波球直播足球

波球直播足球
首页 > 解决方案
河南公布17个应急避难场所具置分布图如下
来源:波球直播足球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7 04:57:45
在城市的公园、广场、体育场,我们时常能看到“应急避难场所”标牌,这些场所能快速有序地疏散安置居民
详情

  在城市的公园、广场、体育场,我们时常能看到“应急避难场所”标牌,这些场所能快速有序地疏散安置居民。那么,当城市灾难降临,我们如何利用身边的公共资源避难逃生?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置在哪些地方?

  5月10日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两项防震减灾区域标准实施新闻发布会,发布河南省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》和《中小学防灾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》,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志铄介绍,这也是我省首次发布防震减灾区域标准,两项规范将于5月13日正式实施。

  王志铄介绍,政策出台目的是通过建设功能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、强调校舍安全等“硬实力”提升和更看重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等“软实力”的强化。

  其中,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》的实施,将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规范,使其建成后能够真正发挥为居民提供紧急避险空间、保障安置居民基本生活等作用,真正成为灾难发生时社会公众的避风港,为城市有效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,防御与减轻灾害有重大意义。

  而《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》的实施,将有利于全省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和评价工作,从而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标准化学校建设从点到面、从城市到农村、从试点探索到规范建设、从地震教育科技部门合作到政府社会形成合力,切实增强我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、自救互救能力。

  王志铄说,这是我省首次发布防震减灾区域标准,两项规范将于5月13日正式实施。

  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杨淼介绍,此次出台的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》,是在沿袭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、场址及配套设施》国家标准(GB21734-2008)相关规定的基础上,考虑安置避难人员时间、场所有效避难面积、可容纳避难人员数量等方面,分为Ⅰ、Ⅱ、Ⅲ三类。

  Ⅰ类避险避难场所,每百万人口城区建1个;Ⅱ类避险避难场所,地震重点防御区的县(区)、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的县(区)、未建Ⅰ类避险避难场所的省辖市各建1个Ⅱ类避险避难场所;Ⅲ类避险避难场所,未建Ⅰ类、Ⅱ类的县(区)各建1个Ⅲ类避险避难场所。

  杨淼说,Ⅰ、Ⅱ类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满足以居住地为主就近疏散避难的需要,且安置时间较长。其中,I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最高、应急避难能力最强,要满足安置超过30天、有效避难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、最高避难人数9万人的条件,具备较完善的生活保障设施;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要满足安置时间小于30天、有效避难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、最高避难人数2.3万人的条件,具备一定的生活保障设施。Ⅲ类应急避难场所为紧急避险避难场所,大多数都用在社区性临时避难,满足就地疏散避难的需要,安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、有效避难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、最高避难人数5000人,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。

  王志铄介绍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集中建设了9个Ⅰ类避险避难场所,8个Ⅱ类避险避难场所。截至2018年底,全省共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2所、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327所。

  河南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目前,9个Ⅰ类避险避难场所分别在焦作市、安阳市、济源市、新乡市、驻马店市、南阳市、周口市、平顶山市、郑州市;8个Ⅱ类避险避难场所项目具体为濮阳市、信阳市、洛阳市、武陟县、焦作市山阳区、平舆县、兰考县、长葛市。

  杨淼介绍,通过标准的分类,特大城市、中小城市、县城等依据自己城区人口数量、密度、分布等真实的情况,科学规划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。同时,可依托现有的公园、绿地、广场、体育场等室外空间和体育场馆、展览馆、会展中心、校舍等室内公共场所建设相应类别的应急避难场所,从而提升城市综合减灾能力,满足民众灾害发生后应急避难需求。

  “规范出台后,应急避难场所的标示牌会更加科学规范、醒目,确保市民及时有效找到比较合适的避难场所,有效提升城市规划,提升公共服务安全感。”杨淼说。

  会上还透露,我省正在着手开展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标准和运维标准的制定,这两个标准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、运维、标识等重要指标进行明确,将与发布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。(来源:河南商报 记者 王乔琪 文 邓万里 图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解决方案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18072102777

公司传真:0577-62675098

邮箱:7614080@qq.com

地址: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东凰屿